English

杭州学军中学因人施教

1998-04-26 来源:光明日报 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

本报讯记者近日在杭州学军中学采访,听说这样一件事,该校学生骆亦奇进入高二以来没有听过一节化学课,他的化学课都是在实验室和阅览室自学的,他的高中化学课程在高一时已全部修完,现在已在自学大学四年级的化学课程。该校老师告诉记者,他的这份自由得益于学校推行的因人施教这一做法。

像骆亦奇一样,该校高三的毛峥伟、马翔等5位学生也已有一年时间没上化学课了,他们不必像其他同学一样做作业或听课,主要是自学,老师在办公室答疑。

“不光化学,物理、数学、外语等科也有这样不必听课的学生。”该校校长任继长4月1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“老师就像带研究生一样带这些学生。”

任继长说,教育不能光制造“标准件”,每个学生都有特点,我们不但要承认差异,还要尊重差异。因人施教正是基于这些考虑而于近年推出的一项教学改革。具体做法是:老师实行弹性教学,即根据学生的程度分层次进行教学,如尖子学生可以不听课,改由老师在办公室单独辅导,主要是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让其自学,基础较差的学生除上课时根据他们的程度进行教学外,还让成绩好的学生一对一帮助他们,同时还发动年级老师一对一帮教;弹性作业:一般分A、B、C几档,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取其中一档来完成,在选择的一档中还允许“开天窗”只要写上“这道题我无法完成”,老师便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辅导;弹性考试,试题分基础知识、稍难题、附加题3部分,基础较差的可以只完成基础知识部分,中等学生可完成稍难题,程度好的学生可完成附加题,这样,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不会被沉重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。

任继长认为,因人施教就是以人为本。早在2000多年前孔夫子就提出因材施教,但现代教育的班级授课制与此有天然的冲突,老师面对的是全班同学,不能针对每个学生。而因人施教则找到了突破班级授课制束缚的一个缺口,允许学生离开课堂,这在因材施教上前进了一步。

浙江省教科院一位教育理论工作者认为,“因人施教”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,如果骆亦奇不是去学习大学的化学,而是按应试教育的要求原地踏步学高二高三的课程,他在高考中也许可以多得几分,但这对他的成才显然不利。

据悉,该校在高一段有将近1/10的学生得益于这种做法而不必去听课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